::: home新聞動態組織類(110年9月以前資訊)

美國塑料公約計畫於2025達成循環經濟理念

2021.09.30 產品回收再利用
    回收合作夥伴關係組織(The Recycling Partnership )與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ldlife Fund)20208月合作推出美國塑料公約(US Plastics Pact),設下要在2025年達到所有塑膠外包裝可回收、可再利用與可分解的目標。
     至2025年的路線圖(Roadmap to 2025)已經有將近100家與塑膠價值鏈相關的企業、研究單位、NGO與政府單位表達支持,並包含規範資訊的揭露與訂定時程表,實現塑膠循環經濟的意義與目標產出。
    美國塑料公約之創始簽署人為國際間60家知名快速消費品(CPG, Consumer Packaged Goods)企業,包含可口可樂、漢高、金百利克拉克、雀巢、沃爾瑪等,協助拓展美國塑膠公約規劃,並訂定以下四大目標及其相關細項:
目標未來關鍵產出
  1. 2021年列出有問題及非必要之包裝清單,並於2025完全消除清單上的項目。
  1. 公約成員在研發低環境衝擊技術時,瞭解材料選擇可能帶來的社會及環境衝擊。
  2. 定義「有問題的」及「非必要的」塑膠包裝。
  3. 列出有問題及非必要的塑膠包裝清單,搭配2025年前如何消除它們之計畫。
  4. 對於重點材料持有重大股份的利害關係人已對問題及非必要材料採取行動。
  5. 實現原生塑膠包裝減量。
  1. 2025年,所有的塑膠包裝皆可再利用、可回收或可分解。
  1. 零售商、品牌、製造商與回收業者們,已對於包裝樣式與樹脂種類之可再利用、可回收與可分解擁有清楚的指引。
  2. 公約成員皆同意且堅持實踐塑膠包裝設計指引。
  3. 公約成員對於產品上標籤或相關消耗品已採取行動。
  4. 公約成員實施再充填/再利用方案。
  5. 美國塑料公約已對可分解包裝具有明確定位與指引,以幫助減少疑慮及建立其他產業指引。
  6. 具有相關再利用政策以支持美國塑料公約之定位。
  7. 具有相關可回收政策以支持美國塑料公約之定位。
  1. 2025年,塑膠包裝中的成分需達到平均30%具有可回收或是生物基成分。
  1. 公約成員理解關於使用消費後回收與/或責任來源、生物基成分之價值,以及如何實際生產。
  2. 針對本目標及重點樹酯材料與格式已有推動策略。
  3. 消費後回收成分與責任來源、生物基成分使用比例提升至符合目標階段,且由公約成員協助改善規格、品質與材料等級。
  4. 美國塑料公約對於回收成分與生物基成分之驗證、合格及可信賴的交易系統已具有明確定位。

  1. 美國塑料公約已協助推動可支持本目標之相關政策。
 
  • 未來所有簽署公約的企業皆須每年回報以上四大目標的執行內容。
  • 美國塑料公約成功之處在於兩點:1. 品牌、零售商與包裝製造商將行動程度最大化。2. 價值鏈的合作可克服系統性的阻礙,讓相關政策得以改善。
  • 透過參與這項公約,漢高已著手減少原生塑料的使用量,並且結合其他永續材料作為旗下產品的包材。漢高蓄勢待發且將在2025年達成這些目標,成為美國循環經濟的一份子。
  • 美國塑料公約同時與其他北美國家合作,例如加拿大塑料公約,也與墨西哥的利害關係人建立互動關係。創造北美的合作關係,將有助於為塑膠循環經濟帶來正面影響。
  • 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率先推動改善塑膠材料使用現況,將可為全球塑膠相關市場帶來良好影響。塑膠公約不僅僅是採取減塑行動,更著手從源頭改善,增加塑膠再生與可回收的比例,積極拓展技術上的突破。台灣企業若身處需使用大量塑膠材料的產業,且擁有北美供應商或合作對象,未來可將對象企業是否已參與美國塑膠公約納入考量,藉此提升綠色供應鏈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