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全球積極減少氫氟碳化合物使用
2015.08.17
早期空調系統以氟氯碳化物作為冷媒,自1985年發現人造氟氯碳化物排放造成臭氧層破壞,使得全球重視該議題。1987年9月16日聯合國26個國家簽署《蒙特婁議定書》,針對氟氯碳化物(包括CFCs、Halons、CCl4、HCFCs)的生產進行管制,以避免地球臭氧層繼續惡化及損害,並開始使用氫氟碳化物(HFCs)取代氟氯碳化物,但近年研究顯示,氫氟碳化物(HFCs)為強大的溫室氣體,該溫室氣體潛勢約為二氧化碳的1萬倍,依舊對氣候變遷造成極大影響。
蒙特婁議定書工作小組會議(OEWG)於每年年中召開,針對保護臭氧層且遵循蒙特婁議定書,與各國協議及修訂議定書內容。今年議期為2015年七月,北美、印度、歐洲聯盟和島嶼國家將權衡氫氟碳化物(HFCs)應用與規範,進行最新的修訂,中國、巴西、非洲集團,及幾乎所有拉丁美洲與亞洲國家皆達成協議,以逐步減少氫氟碳化物(HFCs)使用。
本次修訂建議的要點如下所示:
1.化學物質:將所有修改建議的氫氟碳化物(HFCs)列出名單並分組歸類。
2.基準線:需定義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的獨立基準-已開發國家相對於過去幾年,開發中國家則是相對於過去或未來的幾年的比較。
3.減量時間表:所有修改建議的氫氟碳化物(HFCs)實行管制,已開發與開發中國家分別設立不同時間表,低於基準量逐漸減少,並為開發中國家提供了「寬限期」。
4.融資:以多邊基金提供開發中國家過渡期的成本支出。
5.排外條款:針對某些氫氟碳化物(HFCs)仍無法有相應的替代品,如不能在某些高依賴的應用工業,或是替代品無法進行化學二次轉換成無毒代謝物,建立未有替代品的例外清單。
影響分析:
修訂溫室氣體氫氟碳化物(HFCs)管制協議,完善規範此溫室氣體以及確立執行策略,以達成全球環境保護目的。
結論/建議:
氫氟碳化物(HFCs)排放與限制逐漸受全球重視,過去開發中國家常因經濟需求拒絕受到規範,本次會議包括中國、巴西、與非洲國家皆達成協議,顯示未來溫室氣體管理將為全球重要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