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me新聞動態永續政策與管制

聯合國日內瓦會談關於自然損失和氣候變化之主要成果

2022.06.30 全球

會議代表329日於日內瓦舉辦的聯合國峰會討論一項翻轉自然損失的全球協議(圖片:IISD/ ENB
COP是什麼?
  • 《生物多樣性公約(CBD)》是一項在1993年生效的國際公約,主要有三個目標:保護生物多樣性、確保生物多樣性中生態系與物種資源的永續利用,以及發展分享「遺傳資源」效益公平與公正方法。CBD由締約國會議管理,於1996年開始在偶數年舉辦會議,COP15為原定在2020年於中國昆明舉行的會議,因Covid-19疫情多次推遲。
  •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BD COP15分為兩部分會議,第一部分於202110月以視訊與實體混合形式舉行,會議重要文件是《昆明宣言》,內容重申簽署國對公約維護的承諾,宣言還包括17項承諾。而第二部分預計在8月下旬舉行,三個工作小組:科學、技術與科技諮詢附屬機構(SBSTTA)、實行附屬機關(SBI)和開放性工作小組(WG-2020),則在314日到29日於日內瓦舉辦籌備會議,對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GBF)進行密切討論
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是什麼?它對氣候變遷意味著什麼?
  • GBF旨在扭轉全球生物多樣性流失,與巴黎協議同樣以2020年到2030年為期GBF建立在過去十年的愛知目標Aichi targets和策略性生物多樣性計畫Strategic Biodiversity Plan),制定21個目標和10個「里程碑」,以在2030年實現,並在2050年實現「與自然和諧共處」
  • GBF最重要的目標之一是目標3,呼籲各國確保到2030年時世界上至少有 30%的陸地和海洋區域受到自然保護,通常被稱為「3030」。從氣候角度來看,特別重要的是目標8,強調透過生態系為本的方式進行減緩與調適,每年至少貢獻10 GtCO2e的減緩成效,並避免對生物多樣性產生負面影響。
在日內瓦討論的關鍵問題是什麼?
  • 日內瓦會談中91個國家簽署由哥斯大黎加與法國領導的自然與人類雄心聯盟High Ambition Coalition for Nature and People),支持「30 30」提案相較於2021年的50個國家有所增加。然而Avaaz組織指出,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顯示要維護全球生物多樣行與生態系服務的韌性,需要保育3050%的土地、淡水與海洋。相比之下30%目標似乎過低,而為了扭轉生物多樣性的損失與氣候變遷,不同國家需要保護的比率亦不同。

哥斯大黎加薩拉皮基La Selva生物站的雨林樹冠(圖片:Adrian Hepworth / Alamy Stock Photo
  • 在會談最後一次集體會議中,一組發展中國家提出富裕國家每年至少為生物多樣性提供1,000億美元預算,到2030年增加至7,000億美元。而這筆資金必須是「新和額外的」,並與聯合國氣候談話與巴黎協議的融資不同。此方案在開發中與已開發國家存在高度分歧。而在「有害補貼」與「數字序列信息(DSI)」亦難達共識。
  • 而在日內瓦會談得到進展的是關於納入邊緣化與飽受影響群體(例如原住民、婦女與年輕人)的觀點於GBF,例如增加「性別計畫行動」。然而也非所有邊緣化群體都對他們在日內瓦會談的參與感到滿意。
  • 而目標8透過「生態系為本」的方式進行減緩與調適,對此各國也有不同看法,顯示需要有更多談判。
日內瓦會談進度「冰河般緩慢」的背後原因是什麼?
  • 對於會談進程的緩慢,數個國際非政府組織如WWFRSPBNature4ClimateNature Conservancy以及Birdlife都發出聲明認為「迫切需要」採取更多行動。亦有評論者提出CBD制度設計不當、COP東道主中國缺乏領導力、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及國際政治對此重視度不足等原因。
日內瓦會談後,COP15會如何受其影響?
  • 621日至26日,各國將在奈羅比舉行會議,繼續針對DSI等議題討論,以推動GBF進程。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