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me新聞動態企業類(110年9月以前資訊)

服飾產業的循環經濟新模式

2021.09.30 產品回收再利用
  • 自環保意識崛起,循環經濟模式已逐漸深入各個產業的概念中,為企業的服務或商品延長其使用週期,減廢、減排,甚至可從源頭減量。在不同的產業型態中將衍生不同的循環經濟形式,若以兩項較著名的循環經濟模型─租賃與再販售為例子,事實上循環經濟的實現並沒有想像中困難。例如購買二手車、租賃汽車皆是生活中常見的交易行為,也可視為循環經濟的一部份。
  • 對於有形貨物而言,租賃與再販售將是從線性經濟轉換為循環經濟的重要跑道。租賃讓消費者可在不取得所有權的情況下獲得使用商品的權利,再販售則讓消費者可持續使用商品直至滿足所需,並且可透過相關管道獲得補償(如回購折扣、以舊換新)。在現今資源有限的社會中,充分利用並發揮產品最大價值,已成為買賣雙方需重視的課題。
  • 販售二手商品一直是件日常可見的普通行為,但對於賣家而言,不一定會是個有效率又方便的販售管道。於是,開始有企業計畫成立二手買賣平台,如美國二手衣電商Poshmark, Depop, Mercari等,皆以販賣二手服飾或流行產品為主,且開始被視為零售業的未來發展形式。根據Statista統計,2020年全球二手服飾市場價格已高達270億美金,顯示循環經濟模式的潛在商機。
  • 服飾商本身也開始關注起二手貿易市場。H&M集團子品牌─瑞典服飾品牌COS,已於2020年自行推動再貿易計畫,與轉售物流公司Reflaunt合作架構交易平台,以消費者相互交易的使用形式,讓二手衣物可被所需要的人購買。
  • 美商Patagonia已有一項成功建置的專案:Worn Wear,讓顧客可買賣Patagonia的二手衣物。在該交易平台中,各商品會標示出新品與二手販賣價格(通常為新品價的一半),讓顧客瞭解該商品在使用後仍具有多少販售的價值,這一點也將成為顧客購買的誘因。(Worn Wear網址:https://wornwear.patagonia.com/
  • 今年4月,荷蘭諮詢公司Circle Economy推出可做為設計循環經濟模式工具的The Circular Toolbox,指引企業可於10個月內建立屬於自己品牌的租賃或再販售規劃,讓企業能更容易理解並導入循環經濟模式。
  • 延長衣服使用壽命,是否可為環境帶來實質效益?根據英國非政府組織廢棄物與資源行動計畫(Waste & Resources Action Programme, WRAP)2017年的研究指出若英國有50%的服飾延長其使用壽命9個月,將可減少平均每噸服飾所造成的8%碳排放、10%水資源耗用與4%廢棄物產生。倘若二手服飾販售量增長10%,也有助於讓平均每噸服飾減少3%碳排放、4%水資源耗用與1%廢棄物產生。除此之外,研究評估延長衣服使用壽命同時也可提升顧客忠實度,替企業帶來額外效益。
  • 流行服飾推陳出新的速度讓迅速被汰換的舊衣成了廢棄物隱憂,當時尚產業在導入循環經濟概念時,除了採用再生原料製作衣服,最適合考慮與執行的管道即是開拓二手市場,由消費者端延長產品壽命。
  • 據行政院環保署統計,台灣2019年舊衣回收量已達76,798公噸,較2018年成長9%,甚至已較2016年成長57%,雖然此數據可代表民眾已建立回收概念,不再將舊衣直接視作廢棄物處理,但難以回收處理的舊衣廢棄物量也正在節節攀升。大部分品質不佳的舊衣將做成固體再生燃料、PET等,或降級做拖把、抹布,而更差者也僅能回到焚化一途,可實際作為二手衣穿著使用的比例恐降至三成。
  • 國外企業提倡二手服飾販賣平台,可使顧客有意識地保持衣服本身的使用品質,有效地延長衣服使用時間,並減少每年廢棄服飾產生量。目前國內民眾可能對於二手服飾的衛生抱有疑慮,但二手衣市場仍有逐漸成長的跡象。台灣已有許多紡織企業投入再生原料技術的開發,若能與二手服飾的買賣風氣並進,亦可共同成為循環經濟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