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me新聞動態政府類(110年9月以前資訊)

碳關稅是否可作為有效解決氣候變遷之方法?

2021.06.30 碳議題
歐盟預計於2023年起實施碳關稅,但對於碳關稅是否為解決目前氣候問題的有效方法之一,仍為許多人所存疑。其中,針對碳洩漏議題,碳關稅是否會降低碳洩漏發生機率,又或是因碳價格帶來的成本變化而助長其發生,已有數十篇研究提出說法,表示碳關稅有助於降低碳洩漏,並可因此減少整體碳排放量5%
 
  • 為解決氣候相關問題,歐盟已提出並預計實施碳關稅於進口貨物上,但美國卻對此措施抱有疑慮。由於碳關稅將可能會對經濟、法律及環境帶來不少影響,美國氣候事務總統特使John Kerry認為碳關稅理應作為最後手段。
  • 當歐盟境內企業製造產品時,大部分皆被要求購買製程上碳排放的相關許可(如碳配額),並也因此提升產品成本。此舉本意為促使企業產生減排意識,但相對而言,其他國家─如美國─便不會包含此碳排成本,因此該國出口至歐盟的產品便能以相對便宜的價格販售。
  • 在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EU ETS)之中,曾因碳配額的價格過低而成為爭議,但近年來價格已回彈並逐年升高(圖一)。

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之碳配額價格漲跌曲線圖、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之碳配額價格漲跌曲線圖(2008-2021)

  • 對於客戶而言,選擇相對便宜的商品可能成為利益考量,便宜的進口商品便能在歐盟市場中獲得優勢。當企業為了規避碳成本問題,而將製程自歐盟境內外移至其他國家製造生產,或是客戶選擇購買便宜但環境成本較高的進口商品時,碳洩漏的問題因此而誕生。
  • 碳邊境關稅(Carbon Border Tax, CBT)(以下簡稱碳關稅)即為防止碳洩漏現象發生而擬定。為了避免歐盟境內產品與國外進口產品之間不對等的碳成本問題,碳關稅將對生產地未課徵碳成本費用的進口商品課稅。
  • 由於碳關稅仍為十分新穎的方案,尚未有太多資料可評估實施效益,但仍有一些研究提出相關分析結果。部分研究指出,並沒有證據可表示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導致顯著數量的企業外移其產線。一般而言,企業在決定工廠設置地點時,更多的考量是出於生產地是否接近買家、專業人力資源或原料等因素,碳排放規範反而並非優先考量。
  • 數篇研究使用經濟模型,藉此模擬在有或沒有碳關稅實施狀況下,導致碳洩漏的可能性。共有25篇研究顯示,採取溫室氣體排放政策的國家(非碳關稅政策),將會因碳洩漏而減少國家整體碳排放量5% ~ 25%。由此可見,在此種情況下的碳排放量減少,可能是出於企業外移高碳排產線所導致的碳洩漏。同篇研究亦發現,實施碳關稅將有可能降低碳洩漏,並提升減排量5%
  • 2016年的1篇研究指出,歐盟碳關稅將會減少幾位主要貿易對象的進口商品量,如巴西與美國將分別減少0.3%1.3%。研究顯示,碳關稅影響的產業仍以高經濟貢獻、國際貿易頻繁的碳密集型產業為主,如鋼鐵、紡織、礦冶、水泥及化工產業等。
  • 同時,歐盟亦有研究計算各產業的碳洩漏指數(Carbon Leakage Indicator),若大於0.2即視為具有碳洩漏風險。碳洩漏指數的計算方式為將各產業活動之貿易強度(trade intensity)乘以排放強度(emission intensity)所得出來的數據,數據蒐集期間為20132015年。貿易強度的定義為,計算歐盟經濟市場中,與非歐盟碳排交易體系內國家之進出口值,再以以下公式計算(單位為歐元):排放強度
  • 排放強度則是包含直接排放與間接排放兩項數值之總和(單位為噸二氧化碳當量/附加價值(歐元))。
  • 研究顯示碳關稅搭配碳定價可減少碳洩漏及碳排放量,但碳關稅仍非是解決氣候問題的唯一解答。當氣候相關政策在某些國家實施,導致部分石化燃料相關產品(如石油)需求下降,並連帶影響此石化燃料產品在全球價格下降時,反而可能讓其他地區使用量因此上升。因此,國際性的協議仍是必要的減碳配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