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足跡
2019/11/13
環境資訊揭露-水足跡
主題水足跡
背景說明
全球氣候變遷導致水資源匱乏問題日益嚴重,產品水足跡(Water Footprint)蔚成為重要的環保議題。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等國際組織,正積極倡議各界應重視水資源的風險與管理;英國EFC與Sustain組織,提議要求食品與飲料等產品應標示用水資訊,提供消費者參考;碳揭露專案(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 CDP)則於 2011年起展開水資源使用及風險管理調查(水揭露計畫, CDP Water Disclosure),主動瞭解對於企業的投資風險及其商業機會。
標準簡介
目前國際上水足跡的評估標準與公布其標準制定進度有兩個組織分別著手發布。
- 水足跡網絡組織(Water Footprint Network, WFN) WFN為非營利國際組織,其包括139個夥伴及荷蘭屯特大學的學者。WFN於2011年2月公布之「The Water Footprint Assessment Manual 水足跡評估手冊」,其內容包括全球水足跡標準,WFN指出全球水足跡標準是國際間第一套採用科學方法制訂,可使所有水足跡報告具有可比較的基礎。WFN指出該標準已經取得國際主要企業、立法單位、非政府組織和科學家們的支持。該標準的誕生是全球水資源問題解決方案的里程碑。
水足跡主要是由綠色水足跡(green water footprint)、藍色水足跡(blue water footprint)與灰色水足跡(grey water footprint)等三大概念組成,其組成如圖1所示。
- 綠色水足跡:指被利用的綠水資源量,而綠水是指由降雨直接形成儲存在未飽和土壤中,能夠讓植物直接使用的水資源
- 藍色水足跡:指被利用的藍水資源量,而藍水是指河流、湖泊、水庫、池塘等地表或地下淡水資源量
- 灰色水足跡:指將生產排放之污染稀釋至水質標準以上所需水量,也就是指稀釋或淨化受污染水源並使之可符合水質標準所需付出的水資源代價
註2.間接水資源使用:係指供應鏈之水資源衝擊
註3.綠水足跡:係指生產過程中雨水使用量,主要是指農產品在生長過程中使用的雨水量,如於農田中 稻子生長時所使用的雨水量
註4.藍水足跡:係指生產(或服務)過程中使用地表及地下水的量
註5.灰水足跡:係指稀釋產品生產與提供服務的過程中所排放的污水至承受水體環境水質標準以上所需之水量
資料來源:The Water Footprint Manual, 2011
- ISO DIS 14046水足跡標準
國際標準組織(ISO)於2014年8月正式推出第一版之「水足跡標準」(ISO 14046),ISO的水足跡標準係以ISO 14044的生命週期評估為依據,將產品在製造及使用過程等不同的生命週期階段的用水與水污染皆納入考量,提供企業辨識其產品及整體產業與水相關的環境風險,並可供決策者做為制定水資源相關政策時的參考依據,預計將成為未來國內外企業或產業用於評估產品或服務水足跡之重要依循標準之一。ISO 14046的推動架構如下圖2所示
輔導流程與案例實績
本團隊協助台積電與中龍鋼鐵建立水足跡盤查作業並通過查證,相關輔導效益如表所示。
廠商名稱 | 輔導效益 |
---|---|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公司12廠 |
|
中龍鋼鐵(股)公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