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揮發性有機物管制策略
收集國外管制標準
- 美國環保署(US EPA)
- 針對有害空氣污染物排放源訂有「有害空氣污染物國家排放標準」(National Emission Standards for Hazardous Air Pollutants, NESHAP),法規編號40 CFR part 63,亦稱為 MACT 標準,為所得國外資訊中對污染源類型行業別或製程別訂有最多標準之單位,並自1990年起陸續依據1990CAAA要求,訂定各種污染源類別之 NESHAP。由 US EPA公告之資料資料更新至2016年1月 顯示,NESHAP目前總共有138個標準,包含化學工廠、煉油業、航太製造、煉鐵等大型工業源,以及汽車維修廠、加油站、乾洗業等小型排放源,相關污染源類別標準仍持續研擬及增加中。
- 南岸空氣品質管理區(SCAQMD)
- 針對有害空氣污染物所訂定之法規主要為 Regulation XIV Toxics and Other Non Criteria Pollutants 與 Reg ulation XI Source Specific Standards ,為特定排放源之特定有害空氣污染物排放控制標準;管制方式包括訂定污染防制設備效率、排放限值、排放濃度等。
- 日本環境省(かんきょうしょう)
- 係以「大氣污染防制法」規範空氣污染物排放限值,管制物種包含硫氧化物、粉塵、鎘及其化合物、氯氣、氯化氫、氟、氟化氫、鉛及其化合物、氮氧化物、總 VOCs(塗裝、膠黏劑、印刷、噴漆、洗滌、儲罐烘乾)、石綿、苯、三氯乙烯及四氯乙烯,主要以排放限值作為管制方法,無特定行業標準。
- 歐洲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 EC)
- 歐洲委員會公告「1999/13/EC指令-有機溶劑運作行為與製程設備之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限值標準」,以降低工業生產的VOC排放量;第一部分訂定各塗裝行為之VOC排放限值,如:凹版印刷、汽車塗裝、捲線塗裝、金屬塗裝、木器塗裝等等,共20類;第二部分針對汽車塗料訂定相關規範。另外2014年公告之「2004/42/EC指令對建築物和汽車修補等塗料規定含量限值」,規範建物塗料類型與其VOC含量限值以及汽車修補塗料之VOC含量限值。
-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
- 中國為了解決長久以來的空污問題,在2013年曾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即「大氣十條」。雖然部分地區空污獲得改善,但是仍有地區的空污情形毅然嚴重。因此中國國務院於2018年發布《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畫》,正式展開第二階段的大氣治理作業。
- 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畫要求各部從產業、污染源及區域三個方面進行管理。中國生態環境部為了落實《國務院關於印發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畫的通知》,於2020年5月18日發布《2020年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攻堅方案》的徵求意見稿,以全面加強2020年揮發性有機物(VOCs)的管理,並降低臭氧(O3)污染的影響,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為目的。其主要方案簡述如下:
- 確定實施區域,重點管理
- 選定污染較為嚴重地區之工業中心,例如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蘇皖魯豫交界地區,共計11個省(市),95個城市。
- 確定污染產業,排放管理
- 根據污染種類選定產業,例如石化、化工、工業塗裝、包裝印刷等行業,以及油品儲運銷。透過從儲存、轉移和輸送、生產工藝過程、設備與管線等進行管理。
- 確定污染防治,源頭管理
- 嚴格落實國家和地方產品VOCs含量限值標準,督促生產企業全面使用符合國家要求的低VOCs含量原料。
企業如何因應「藍天計畫」揮發性有機物VOCs管理要求?
- 在中國進行生產製造的企業應進行生產設備與流程體檢,以符合2020年7月1日起全面執行的《揮發性有機物無組織排放控制標準》與製藥、塗料、油墨及膠粘劑等產業排放環保要求。
-
在中國生產或使用含有VOCs原物料的企業,務必遵守陸續發布油墨、塗料、清洗劑與膠粘劑等的VOCs標準,例如:
- GB 18581-2020 木器塗料中有害物質限量
- GB 18582-2020 建築用牆面塗料中有害物質限量
- GB 24409-2020 車輛塗料中有害物質限量
- GB 30981-2020 工業防護塗料中有害物質限量
- GB 33372-2020 膠粘劑揮發性有機化合物限量
- GB 38468-2019 室內地坪塗料中有害物質限量
- GB 38507-2020 油墨中可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含量限值
- GB 38508-2020 清洗劑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含量限值
- 出口含有VOCs原物料到中國的企業,除了必須符合生產當地標準要求之外,亦必須確認原物料符合中國相關標準。
表1 國外揮發性有機物相關法規資料清單
表面塗裝 相關製程 |
法規來源 | 法規編號 | 法規名稱 |
---|---|---|---|
汽車/輕型 貨車表面塗裝程序 |
美國聯邦 40 CFR part 63 |
Subpart IIII | Surface Coating of Automobiles and Light-Duty Trucks (汽車及輕型貨車) |
Subpart HHHHHH (6H) | Paint Stripping and Miscellaneous Surface Coating Operations at Area Sources (汽車車體整修) | ||
SCAQMD*1 | Rule 1115 | Motor Vehicle Assembly Line Coating Operations (汽車生產裝配線塗裝操作) | |
Rule 1151 | Motor Vehicle and Mobile Equipment Non-Assembly Line Coating Operations (非裝配生產線之汽車和車用裝置塗裝操作) | ||
歐盟(EC) | Council Directive 1999/13/EC | The limitation of emissions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due to the use of organic solvents in certain activities and installations | |
日本 | 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標準 | ||
香港 | 第 311W 章 | 空氣污染管控(揮發性有機化合物)規例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HJ/T293-2006 | 清潔生產標準汽車製造業(塗裝) | |
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市 | DB31/859-2014 | 表面塗裝(汽車製造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 | DB11/1227-2015 | 汽車整車製造業(塗裝工序)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 | |
金屬表面 塗裝作業程序 |
美國聯邦 40 CFR part 63 |
Subpart KKKK | Surface Coating of Metal Cans (金屬罐) |
Subpart SSSS | Surface Coating of Metal Coil (金屬線圈) | ||
Subpart RRRR | Metal Furniture Surface Coating Operations (金屬傢俱) | ||
Subpart MMMM | Surface Coating of Miscellaneous Metal Parts and Products (其他金屬零件及產品) | ||
Subpart VVVV | Boat Manufacturing (船舶製造業) | ||
Subpart II | Shipbuilding and Ship Repair (Surface Coating) (船舶建造與修復) | ||
SCAQMD | Rule 1106 | Marine Coating Operations (船舶塗裝操作) | |
Rule 1106.1 |
Pleasure Craft Coating Operations (遊艇塗裝作業) |
||
Rule 1107 |
Coating of Metal Parts and Products (金屬零件與產品) |
||
Rule 1125 |
Metal Container, Closure, and Coil Coating Operations (金屬容器和線圈塗裝操作) |
||
凹版印刷 作業程序 |
美國聯邦 40 CFR part 63 |
Subpart KK |
Printing and Publishing Industry (印刷及出版業) |
SCAQMD | Rule 1141.1 |
Coatings and Ink Manufacturing (塗料及油墨 製造) |
|
膠帶業製造 | SCAQMD | Rule 1168 |
Adhesive and Sealant Applications (膠及密封劑) |
表面塗裝 相關設施 |
TCEQ*2 | Chapter 106 Rule §106.433 | Surface Coat Facility |
國外揮發性有機物管制策略
表2 國外揮發性有機物管制策略彙總
美國 | 歐盟 | 日本 | 中國 | |
---|---|---|---|---|
管制目標 | 達到臭氧環境品質標準 | 達到臭氧環境品質要求 | 解決SPM與NOx不達標問題 | 降低臭氧環境濃度 |
策略主軸 | 以行政管制為主經濟誘因為輔 | 以行政管制為主經濟誘因為輔 | 以自主管理為主行政管制為輔 | 以行政管制為主經濟誘因為輔 |
管制架構 |
一般VOCs依循NSPS(BAT); 有害VOCs依循NESHAPs(MACT) |
針對工業製程制定管制標準,而各國可基於減量需求,加嚴標準 | 中央訂定排放標準,地方視污染特性,依據技術基準要求污染防制設備 |
中央擬定整體減量對策與共同性標準 各省視污染產業特性發布行業別標準 |
管制標的 |
NMHC 個別物種(HAPs) 豁免化合物(依MIR) |
NMHC 個別物種(HAPs) |
NMHC 有害大氣污染物質 豁免化合物(8種) |
NMHC 個別物種(HAPs) |
管制方式 | 依行業及製程特性搭配不同管制方式,包含管道排放濃度,產品含量限值或操作限制進行多元管制 | 管道排放濃度合併逸散排放量限制或總排放量(排放係數),二擇一 | 法規限制下,採用企業自主管理以清潔生產為優先,防制設備技術為輔 | 以源頭替代、製程控制、管道或產品的排放限值、排放監控四面向進行全程防控 |
國外VOCs經濟誘因策略
- 國外為改善空氣品質的目標,採取的經濟誘因措施:
- 空污費徵收
- 減量獎勵
- 總量管制及排放量交易
- 直接措施:
- 收費/收稅(污染者付費;用以支應環境管理、監督等相關施政管理費用)
- 污染交易制度(排放減量額度;總量管制交易)
- 補貼制度(源頭改善;強化管末處理)
- 間接措施:
- 資訊揭露(污染物資訊公開,促使業者減量改善,並涉及民眾購買意願)
- 法律責任(法律責任可使企業減少或避免污染行為的發生)
- 自願機制(提高企業自行減量意願與污染排放資訊揭露有關)